剪板機再制造領域行業標準已經明顯滯后了
早在2009年12月,工信部就公布了首批剪板機產品再制造試點單位,其中包括5家機床再制造試點企業。
2010年5月,發改委、科技部等11部門就將機床等列為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因此,就首個再制造國標的被批而言,標準顯然是慢了一大拍。
記者從全國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獲悉,該標準是一個基礎標準,它的核心內容是對企業生產再制造剪板機的流程做出詳細規定,同時重點對一些核心指標提出要求。
據了解,除第一個國標即將出臺之外,首個重型超重型剪板機再制造標準目前也正在起草中,其他相應不同種類的再制造機床產品標準也會陸續制定。
“標準體系的建立完善,對于規范我國再制造機床的質量大有裨益,也會推動我國機床再制造產業加速發展。”中國機電裝備制造維修與改造技術協會副理事長、重慶大學綠色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曹華軍說道。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再制造已經從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行業發展到業內基本有所了解,但企業和用戶對再制造的認識仍然比較粗淺。因此標準的提出更大意義上是,隨著機床再制造標準體系的逐步健全,能提高全社會對再制造剪板機產品的質量認知。
作為再制造試點單位的武漢華中自控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陳燦曾對媒體表示,由于國內至今沒有政策性的定義和行業標準,市場和用戶對再制造的概念依然模糊,一些用戶對再制造產品心存疑慮,特別是對精密、復雜的機床再制造后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持保留態度。
而造成用戶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再制造與維修改造概念的混淆。因為“我國以前很多的機床再制造,是在維修與改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多企業對機床再制造并沒有完整的認識,設備、流程等很不規范,質量也沒有保證,客觀上制約了市場對再制造機床產品的認同,阻礙了機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曹華軍說,
而此時首個國標的出臺,對于規范企業的生產流程,提供了規范,而這也為用戶打開了其他相關標準的出臺,奠定了基礎。
而用戶方面,由于首個國標并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標準,而是一個指導規范,會重點對每個關鍵流程進行詳細的規定,如某個零部件是否可以進行再制造,基礎部件進行再制造時需達到什么樣的機械要求,哪些必須重新拆洗、哪些必須更換等等,隨著用戶對每個關鍵流程的了解,也會相應加大對剪板機再制造產品采購的信心。
來源:http://www.machin35.com/